浅谈四柱预测学
四柱预测学又称“四柱算命术”是宋代徐子平根据唐代李虚中的三柱(年、月、日)而进一步发展和整理出来的一套完整的中华传统命理学。它是把一个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换算成天干地支,这样年、月、日、时各为一柱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辰八字,通过生辰八字,也即四柱间干支五行的生克制化、刑冲合害进而达预测人生命运吉凶祸福的方技学问,即称四拄预测学或八字预测学。
二、四柱预测学的由来与发展 
中国的算命术,早在战国时代已有雏型,传说是珞绿子便是用一个人出生的年份,亦即十二生肖便可论命。人们根据自身和社会上出现的生老病死及富贵贫贱等现象,也已较普通化相信命运的存在了。
到了汉代,算命学已经开始流行,五行灾害法也成了论命的基本技术,在《白虎通义》及王充的《论衡》已经记载很多算命的理论。例如《论衡》中写道:“天用五行之气生万物,人用万物作万事,不能相制,不能相使,不能贼害,不成为用,金不贼木,木不成用,火不灿金,金不成器……”同时也还出现了用人的生日进行预测算命的方技。这种方术尚处粗浅简陋阶段,就好象现在每到年底各地书摊上兜售的《新一年十二属相吉凶祸福查找表》和《皇历》书一类的粗俗读物一祥,似乎全世界几十亿人民只有十二种命一样。很显然,这种读物谈不上科学,充其量仅为算命游戏罢了。
直到唐代,佛道大盛,因为李虚中和一行和尚的研习命理,使四拄算命术得以长是发展。但李虚中创立的是“三柱算命术”只用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来批命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为李虚中写墓志铭,称赞李“以人之始生年、月、日所值日辰枝干,相生胜衰死相互斟酌,推人寿夭……百不失一二”。可见李虚中,在前人基础实践三柱算命术,已达到相当火候。
五代宋初年间,东海入徐子平(名徐居易,子平是其字),别号沙涤先生,又名莲苹臾,隐居于华山西棠峰洞,与麻衣道人阿图一起研习命理。他在算命术中的最大贡献是将三柱加入时柱变成四柱,成为“四柱算命,八字算命”的鼻祖,此法又称“子平预测术”。
此后,四柱算命术,即四柱预测学运算体系日趋完整,预测的准确率日渐高涨,研易者愈来愈多。我国明清及近代也相继涌现了诸多大家高人,如徐大升、刘伯温、万育吾、张神峰、沈孝醣、陈素庵、徐乐吾、袁树珊、任铁樵等等。命理学名著如《三命通会》、《穷通宝鉴》、《命理约言》、《命理探源》、《神峰通考》、《渊海子平》、《子平真诠》、《滴天髓》等留传后世,特别是《子平真诠》和《滴天髓》这两部书专论四柱命理的五行生克制化、刑冲合害,对后世影响极大,视奉为命理经典之作。
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袁树珊的《新命理探源》及韦千里的《命学讲义》等著作名重一时。我国台湾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算命术,日人阿部泰山亦将:《四柱算命术》写成日文带到东洋;八十年代香港的《奇闻杂志》继《命相》杂志出版,影响了十多年的术数文化发展。
九十年代初期,上海洪丕谟及姜玉珍编著的《中国古代算命术》及西安邵伟华先生的《四柱预测学》再次把四柱预测学及各种术数文化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,四柱预测学更是长足发展,呈现出众多门派、争奇斗艳、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。
三、四柱预测学的理论基础
四柱预测学是门古老而神圣的科学。一个人的命运不管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,它都不依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,而客观的存在着。它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。我国古代先哲们认为阴阳五行之气弥漫着整个宇宙,充满了整个历史的长河和自然的空间。宇宙中的一切事物,
包括任何一个生命和人都不可能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一个人的生命自从他诞生之时起,就秉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。而这些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转、发展、变化,是以天干地支间的生克制化、刑冲合害来体现出来的。运用此种理论和规律就可以勾划出人生命运的运动轨迹,而推知一个人的一生富贵、贫贱和吉凶祸福。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、生老病死都有一个定数,这就是孔子研易后所感叹的“生死由命,富贵在天”。
四、相信命运,趋吉避凶
四柱预测学既然能预测过去,展望未来,那么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女,就应该充分运用这一国宝,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把握命运,趋吉避凶。在自己或单位、企业好运到来之时,要积极出击,顺势而为,建功立业;在自己或企业、单位凶运到来之机,要妥善化解,扬长避短,另辟新径,从而为国为民做出最大限度的贡献,把损失和消极不利因素降到最小最低限度。这才是功德无量的伟绩,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功效。每一个炎黄子孙既然有如此国宝,为何会何乐而不用、不为呢?
具体取名要结合生辰八字,欲知详情,请联系董世鸣大师! |